人型機器人的關鍵零組件
在瀏覽器中檢視

< 電子報 >

人型機器人的關鍵零組件

| 2025年 - 9月| No.006

圖片1-2
聯絡我們 Contact us
B30E0B05-BDBC-449A-8FA4-665263D05EDA

照片取自: 中國宇樹科技官網 Unitree G1

主題一 主要的關鍵零組件
主題二 DC/AC 馬達技術解析
主題三 RV擺線HD諧波減速機

我們的服務 

提供國內、外自動化知名品牌: 關鍵零組件、控制監視系統、驅動控制系統、機械設計系統、變頻傳動系統、 感測器。

我們的產品

伺服馬達、無框馬達、DC無刷馬達、DC電動推桿、電動缸、滾珠螺桿、行星式滾柱螺桿、聯軸器、免鍵軸襯、諧波/擺線/行星式減速機、光電感測器..等。

主題四 滾珠螺桿及行星式滾柱螺桿
主題五 未來人型機器人的多元演化

主題一 主要的關鍵零組件

       要深入探討人型機器人的關鍵零組件,首先必須理解其運動方式。根據不同關節的位置與功能,主要可分為直線運動與旋轉運動的組合。人體本身具備高度自由度,除了基本的移動外,還包含彎曲、扭轉等複雜動作。當機器人關節數量越多,所需的自由度也越高,結構自然更為複雜,而動作又要達到一定的精度及速度時,那實現難度也會隨之提升。

A719DB88-CBD0-43D9-AA95-EBD4AB79A89E

NEURA,為德國人型機器人

34262EF1-E2E4-4359-8109-C2DED4AFFB8D

X plore I,台灣達明首款人型機器人

       人型機器人所使用的零組件在架構上與機械手臂相似,但在人型機器人的手部關節的設計上,則更具挑戰性。由於手部關節數量多、空間受限,若要達到類似人手的靈活性與精度,設計與選材都需格外講究。以 Tesla 的人型機器人為例,其全身包含 14 個旋轉關節與 14 個直線關節,手部就擁有 12 個獨立關節,可見其複雜程度。

 

人型機器人常見的核心零組件包括:

  1. 馬達系統: 伺服馬達、DC無刷馬達(BLDC)、無框馬達、感應/永磁馬達
  2. 減速機構:RV 擺線減速機與 HD 諧波減速機
  3. 傳動元件:行星式滾珠螺桿與行星式滾柱螺桿

 

       在機械手臂中,常見的配置為:R1~R3 關節,多採用 HD 諧波減速機,R4~R6 關節,則偏好使用 RV 擺線減速機。人型機器人則因自由度高、關節密集,且空間與體積受限,對零組件的尺寸與靈活性要求更高。以直線關節的螺桿為例,若需在小空間內實現高扭矩輸出,一般的滾珠螺桿可能會因尺寸過大而不適用;而旋轉關節的減速機為例,兩段或多段的行星式減速機,雖能提升扭矩,但整合後整體體積仍偏大,不利於關節整合。因此,在某些高精度且空間受限的位置,關鍵零組件的選用上,常會選用高單價、高扭矩且性能更佳的零組件,以兼顧結構緊湊與動力輸出。

4FD02D72-EB6D-4818-9A77-73233D2AF319-1

照片取自: 中國宇樹科技官網 Unitree G1

主題二 DC/AC 馬達技術解析

       從結構自由度出發,探討人型機器人的驅動核心馬達,延續上一章節以 Tesla Optimus Gen-3 為例,其人型機器人具備 14 個旋轉關節、14 個直線關節,手部更擁有 12 個獨立關節。而旋轉關節通常由「馬達 + 減速機」構成,直線關節則多為「馬達 + 螺桿」,也可能搭配聯軸器或直接驅動。由於人型機器人各關節的自由度與性能需求不盡相同,馬達的選型與搭配也需因應不同情況調整。本章節延伸自電子報 No.001《馬達之我見》,進一步探討人型機器人常用的馬達類型與其關鍵特性。Tesla Optimus Gen-3 配備 28 顆無框力矩馬達與 6 顆空心杯馬達,展現高整合驅動能力。那關節處共有40處,馬達為何只有34顆馬達呢? 因手指關節常採用「差動機構」或「滑輪系統」,一顆馬達可控制兩至三個指節。

 

DC 馬達:從有刷到無刷的演進
早期在小型驅動應用中,常採用 DC 有刷馬達,其原理為定子磁場固定、轉子磁場變化,透過電刷與換向器驅動線圈旋轉。然而,電刷的磨損不僅影響馬達壽命,也帶來噪音與維護成本。因此,DC 無刷馬達(BLDC)逐漸成為主流。其設計為轉子磁場固定,定子磁場變化,實際上是驅動定子磁鐵旋轉。由於無需電刷,BLDC 馬達在壽命、效率與靜音表現上,皆優於DC有刷馬達,特別適合人型機器人中高頻率、高精度要求高的關節驅動。

 

永磁無刷馬達:小型化與高效能的首選

人型機器人常採用 DC 永磁無刷馬達,其轉子為磁鐵,具備以下優勢:

  • 體積小、重量輕(可減少約 50%)
  • 轉動慣量低、反應速度快
  • 高效率、低噪音

此類馬達常被稱為「空心杯馬達」,尺寸極小,尤其適合用於手部空間受限的關節。

5930CC04-A7B7-45AE-A835-CBEBB60BF2CD

DC永磁無刷馬達(空心杯馬達)

ebe1e3283fc0e3fdf9253bfac6b29ebf.thumb

DC無刷馬達

無框馬達:結構整合的最佳解決方案
為了進一步縮小關節尺寸並提升扭矩輸出,部分應用會選用無框馬達(frameless motor)。此類馬達,動子與定子會分開選用,需依據實際負載與速度需求,進行客製化搭配,使用時,要固定動、定子,並利用機器人本體結構去整合馬達驅動輸出。這不僅能減少馬達外殼的重量與體積,也提升整體設計的靈活性與性能密度。

伺服馬達:精密控制的關鍵

人型機器人亦常使用伺服馬達,主要分為:

  • 感應伺服馬達(異步伺服):轉子磁場與定子不同步,控制速度的精度相對較低
  • 同步伺服馬達  (永磁伺服):轉子與定子磁場同步,適合精密定位與速度控制

在需要高精度動作協調的關節中,同步伺服馬達更具優勢;而感應伺服則多用於負載較大但精度要求較低的地方,馬達的設計,感應伺服馬達會是較大型的,同步伺服則一般不會做太大容量,因永磁產品會太重,金額太昂貴。

主題三 RV擺線及HD諧波減速機

       高扭矩、高精度的關節機構傳動技術關鍵在減速機。在人型機器人與機械手臂的旋轉關節設計中,馬達雖具備高速運轉能力,但扭矩往往不足,因此必須搭配減速機來放大輸出扭矩,來進一步達到所需的驅動力與定位精度。沒有空間要求的位置,可以選用行星式減速機,但有空間限制場合且需要高速比的扭矩輸出時,可選用HD諧波減速機,因它具備「小型化、輕量化、高扭矩、高精度」等特性,它已廣泛被應用於機械手臂的六大關節中,尤其在空間受限且需高精度的部位表現尤為出色。

1756100023109

HD諧波減速機主要結構_資料取自: Harmonic Drive 型錄 (No.1806-16R-HD-TW)

       針對機械手臂中負載較大的 R4、R5、R6 關節位置,RV 擺線減速機為重載關節的首選。因機構需承受較高重量與剛性時,手臂製造商通常會選用 RV 擺線減速機。其「結構剛性強、耐用性高」等特性,特別適合重載與高頻率運作的場景。目前全球四大工業機器人品牌——ABB、YASKAWA、KUKA、FANUC——皆在其機械手臂產品中整合使用 RV 與 HD 減速機,形成業界標準配置。根據統計,全球機械手臂廠商對這兩類減速機的使用率已超過 90%,也促使眾多減速機製造商粉粉投入研發與量產,而誰可取得此關鍵零組件的成本較低,也成為巿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。

減速機的品質挑戰:壽命與性能是驗證關鍵!

儘管市面上減速機生產製造廠商眾多,特別在中國巿場,但減速機要如何在長時間、高頻率運作下,性能仍持續穩定、壽命是否足夠,始終是減速機的一大挑戰。

尤其在人型機器人這類需求上,它是長時間執行重複性動作的應用,如減速機品質不穩定,那將直接影響整體系統的可靠度與維護成本。

 

如何確保您所生產的減速機,具備足夠的性能呢?
【自動化產品服務專家】推薦使用「巨克富科技」的減速機測試台。巨克富科技專業提供馬達、減速機、螺桿量測系統的整合廠商。透過專業檢測設備,全面驗證產品品質及性能,並與日本原廠Harmonic Drive 、Nabtesco 等國際減速機第一品牌產品,進行差異分析、比較,協助廠商產品品質的精進及有效提升,一起「出國打國際盃」。

圖片4-1

被隙測試

圖片2-3

啓動扭矩測試

圖片3-1

剛性測試

圖片1-Aug-25-2025-05-48-14-5040-AM

效率測試

圖片5-1

壽命或磨合測試

1756115805079

減速機測試項目及測試波型說明

       人型機器人如同一套高效的自動化設備,其各關節模組的運動,不僅仰賴精密的機構設計,更需搭配穩定且智慧的軟體控制。唯有在硬體與軟體高度系統整合控制下,才能達成預期的動作表現。若為了節省成本而選用不適宜的零組件,將可能導致機構運作失準,無法達成應有的功能與效率。

    567526CC-5874-4C61-94C9-2C0E7DE8E093

    多功能HD減速機測試台

           品質不是口說無憑,也不是模仿就能達成。唯有透過嚴謹的測試設備把關與工程數據確認驗證,才能清楚說明產品的性能狀態與差異表現。透過測試設備的檢驗,可為人型機器人提供穩定可靠的產品驅動核心。為確保減速機品質,建議進行以下相關項目的測試,如下,減速機檢測項目一覽表:

    1756097715244

    減速機檢測項目一覽表

    主題四 滾珠螺桿及行星式滾柱螺桿

           在有限空間中實現高推力與高精度的線性驅動解決方案,推薦使用行星式滾柱螺桿。在人型機器人的直線關節設計中,如何在受限的空間內產生足夠的推力與扭矩,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程課題。尤其在手臂、腿部或軀幹等部位,空間緊湊且性能要求高,傳動元件的選用至關重要。

     

    行星式滾柱螺桿因其獨特的結構設計,具備以下優勢:

    • 高扭矩輸出:適合重載與高推力需求
    • 高精度定位:支援精密線性運動
    • 高剛性結構:提升整體穩定性與抗變形能力
    • 高速運作能力:適用於快速反應的動作場景

    Planetary_roller_screws
    未命名1111

    行星式滾柱螺桿 (外觀、結構) 示意圖

           相較於一般滾珠螺桿,行星式滾柱螺桿除了扭矩的差異外,在背隙控制、重複精度與負載能力上表現更為優異。根據技術比較表(如圖所示),滾柱螺桿在精度、力量、重覆性與反向驅動能力方面皆為最高等級,特別適合人型機器人中高性能直線關節的應用,Tesla也選用此零組件。由下方表格可以清楚呈現三種螺桿在性能上的差異,並特別凸顯滾柱螺桿在高精度與高負載應用中的優勢,當然成本也居高不下。

    1756098267264

    各式螺桿類型差異比較表

    主題五 未來人型機器人的多元演化

           未來人型機器人的發展,將如同今日的汽車產業般多元化。全球各大車廠擁有不同品牌與車種,如同人型機器人分別對應不同情境: 接待導覽、醫療陪伴、重覆搬運、運動訓練、保全監控、清潔工作、送餐服務到物流產線....等。人型機器人亦將依據應用場景,發展出適宜的機型與功能模組,如同汽車分類中的跑車、轎車、休旅車、計程車與卡車等。尺寸與功能有不同的性能需求差異,它都會直接影響零組件的選用與人型機器人的整體成本。舉兩個例子: 具備高載重能力的機器人,其結構與驅動系統需更強大,造價自然較高。另一個需要高度較高的機器人,機械人手臂可以運動範圍及空間相對較大,可以達到的性能會與較小尺寸機器人明顯差異,當然也會表現在價格上。

     

           性能與成本之間存在絕對關聯,並非所有人型機器人都需搭載高階 AI 晶片。若僅採用一般多軸運動控制器或CPU,也可以完成簡單的任務。人型機器人未搭載如 NVIDIA Jetson Thor 等具備 AI 學習能力的晶片,則機器人即無法進行學習與智能判斷。CPU/GPU 晶片猶如機器人的大腦,若僅需執行重複性任務,機械手臂即可勝任;但若期望機器人具備人較高的智慧,具類人的學習能力,能在多變情境中穩定表現,則其資料儲存容量與運算能力,勢必少不了人工智慧AI的協助。

      NTU-DogBot-3

      台大機械所_搭載Intel CPU均具備自主定位導航能力。 (照片資料取自: :NSTC)

               目前人型機器人的生產成本仍居高不下,主要原因在於整體產量有限,尚未形成規模化製造,導致零組件採購成本難以有效壓低。從高成本瓶頸走向技術普及,關鍵在於模組化設計與量產能力的突破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       此外,為了模擬人類的自然動作,人型機器人通常搭載大量關節自由度,這也直接推升了驅動器、感測器與結構件的數量與複雜度。若為了降低成本而減少關節數量,雖可簡化設計,但動作將顯得僵硬,難以呈現人類般的柔軟與彈性。

        整體而言,人型機器人的成本結構可概略分為以下六大核心區塊:

        • 控制器
        • 伺服系統
        • 減速機
        • 視覺 / 感測器
        • 本體結構
        • 系統整合
        S__7364654

        2025 台北自動化展,HIWIN展出一10kg負載機械手臂會應用到的關鍵零組件

                 目前人型機器人若無法量產與標準化採購,依尺寸與功能差異,單機造價常落在新台幣 200 萬元上下,成為商業化推廣的主要門檻。單機價格推算:

          • 原型機或客製化機型:造價常落在 15,000–50,000 美元(約 45–150 萬台幣)。
          • 量產目標價:如 Tesla Optimus,目標售價為 20,000 美元(約 61 萬台幣),但尚未達成。
          • 若考慮到AI 晶片、感測器、模組整合、非量產條件,這個200萬元台幣,應該是合理的。

                 在智能製造與人機協作日益融合的時代,掌握技術趨勢不僅是突破成本瓶頸的關鍵,更是企業脫穎而出的核心競爭力。透過 AI 加值,讓人型機器人不再只是「能動」,而要能「動作更敏捷、操作更靈巧、決策更聰明」。為突破現有限制,技術正朝以下四大方向快速演進:

            1756351998804

            人型機器人四大技術發展方向

            附註:

            可重構模組架構(Reconfigurable Modular Architecture)

            定義:指的是機器人系統中的各個功能模組(如驅動、感測、控制、通訊等)具備可拆卸、可替換、可重新排列的能力,讓整體架構具備高度彈性與擴充性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可重組感知系統(Recomposable Perception System)

            定義:指的是機器人感知系統中的各類感測模組(如視覺、語音、力覺、環境感測)可依任務或環境需求進行動態組合、替換或強化,形成最適化的感知架構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最後分享,根據 2025 年人型機器人技術指標,納入兩款尚未量產的美系機型評估綜合考量,其最新技術突破、量產能力、商業化進展與應用場景成熟度,可初步劃分出全球技術最領先的第一梯隊。

            1756361927441

            全球技術領先的第一梯隊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美國的 Boston Dynamics 與 Tesla 所研發的人型機器人,雖在技術層面堪稱全球最先進,具備高度自由度、卓越運動性能與深度 AI 融合能力,但目前仍處於內部測試與早期量產階段,尚未全面進入商業化市場。確認一人型機器人的關鍵評估指標,包括:

            模組化設計與規格部署潛力
            自由度與運動性能
            量產可行性與供應鏈管理
            商業化應用場景成熟度
            AI 晶片融合與學習能力

            人型機器人的關鍵評估指標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2025 年,中國在人型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發展已躍居全球領先地位。全中國的機器人產值達379億RMB,相當驚人。相關零組件的自製能力己高達70%。2024年,中國在全球的機器人專利申請,佔比約2/3。光做靈巧手的供應商,就有30家以上,舉例,中國智元為一靈巧手的知名供應商,智元Omnihand (2025年8月上巿價格$9800RMB),當然它依選用型號不同,也被使用於智元機器人Agibot上面。其中深圳的 優必選(UBTECH)與台灣頂尖代工企業 鴻海集團 ,己正式簽訂長期合作協議,展現出強大的製造整合能力與商業化潛力,相信有鴻海集團的加持,UBTECH在相關實際代工落地應用的經驗會持續累積,中國人型機器人的相關應用技術發展,也一定會突飛猛進。

            03A0D453-1FA0-4601-971B-6E04F228045A

            中國智元靈巧手 Omnihand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未來人型機器人一定會如同車子一樣,依據不同品牌及產地,在全球被穩定地生產製造,使用車子的人將是關鍵。人型機器人公司所開放出來的 API(應用程式介面)如果能讓使用車子的人,能夠很容易地與機器人進行溝通、控制其行為、感知環境、甚至整合 AI 模型,那就太好了,那目前代工廠內人山人海的作業員,未來人山人海的機器人,將指日可待!

            酉律有限公司 You Lu Technology, 新北巿新莊區豐年街53巷2號9樓, 24243, 自動化產品服務專家, (R.O.C), TEL: (02)66050866#66 ; Phone: 0979306666

            取消訂閱 管理偏好設定